当前位置: 首页 > 传播 > 正文

隋炀帝到底是千古明君还是千古暴君?

来源:熊玲玲 时间:2023-08-24 21:39:03


(资料图)

一,统军灭陈。

杨坚称帝建国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南下,开皇八年,杨坚令杨广统军,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王世积,刘仁恩等人分兵五路,南下灭陈,仅用了三个月便攻入建康,陈朝灭亡。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隋朝五位当世名将,五十万大军,而陈朝全国兵力只有十余万,且主昏将庸,根本毫无抵抗能力,这种实力悬殊的战争我认为显示不出杨广的军事统略才能。

二,修建大运河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大运河是由多段沟渠,河道组成,运河始建于春秋,至隋朝大幅扩修,疏通,到了元朝进一步翻修,改道而成其今日之规模。所以修建大运河并不只是杨广一朝之事!然后我们再分析杨广修建运河的目的,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修建运河确实有加强南北联系,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对于杨广来说真的只是这个目的吗?因为杨广已作古千年,我们无法了解到他当时的心思,但是我们可以看看运河开通后他干了什么,从大业二年起杨广下令打造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的四层龙舟近千艘,龙舟内部装修豪华,杨广及其宠妃大臣乘坐龙舟自京杭运河南下巡游,龙舟所过之处,当地必须进献美味佳肴,奇珍异宝。这种南游前后共三次,每次都要征发船夫十余万,沿岸耗费金银钱帛巨亿记!伴随南游的还有大批民工采伐树木大造龙舟,数百万计民工昼夜不息开凿运河的苦役,据记载服役者死伤十有四五,极其悲惨,致使民怨四起。

三,三征高句丽

。隋文帝杨坚在位时,高句丽便经常袭扰隋朝边境,导致边民生活苦不堪言,于是杨坚调派三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后来高句丽慑于隋朝军威,遣使谢罪,加之隋军长途跋涉,粮草补给困难,疾病困扰等原因,这次出征不了了之。有鉴于之前的情况,杨广上台后便积极准备北伐,三次率军亲征高句丽,企图一举消除东北边患,但杨广太过自负,加之他的亲征给各路将领带来很大的掣肘,导致将领们难以发挥组织指挥才能,最终集全国之民力,物力的三大征以军队死伤惨重结束,如果说修建大运河致使民怨四起的话,那么三征高句丽便使民怨沸腾了,最终导致各地爆发反抗杨广暴政的农民起义。其实征高句丽在战略决策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隋之后的唐朝也从未停止过对高句丽的征讨,直到唐高宗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杨广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的性格注定不会成功。

四,科举取士

。隋朝建立后,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设三省六部制,开创科举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从此寒门学子入仕不再是梦,到了杨广时代,他增设科举进士科,将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一点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根据杨坚,杨广的诏书可知,隋朝五品以上官员是由推荐而来而非科举,这实质上是察举制,由此可见科举制在隋朝并没有彻底实行,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科举制度是在唐朝得到快速发展和实行的,终杨广一朝,进士录取人数寥寥。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中国经过近三百年的大纷乱之后至隋朝开皇元年,全国人口460多万户,到隋大业五年达到顶峰,近900万户,而到了唐初武德年间,人口只有200万户,从900万户到200万户,去掉黑户等因素,人口骤减3000万人!对比整个八年抗战中国死亡3500万人的数据,还能说杨广是一个明君吗?试问历史上哪个明君在位时人口不增反减,还减少这么多的?我不排除杨广具有一定的雄心壮志,但志大才疏,目光短浅的他短短十几年便把一个富强的隋朝败完了,这如何让人信服他是一个明君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