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播 > 正文

大学生深入基层,体验“非遗共富”!这场暑期实践干货满满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3-08-31 04:48:49
03: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方华 记者 杨云寒

近日,为深入了解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浙大城市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组织了一次主题为“非遗共富——传统文化传播青年行”的暑期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将非遗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以非遗促共富,为促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料图】

活动期间,“非遗共富——传统文化传播青年行”暑期实践团的师生们深入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开展了“六个一”实践活动。

调研是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实践团遴选出28个非遗项目,通过收集整合相关资料,设计出调查问卷,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公众对于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的认识程度和看法。

在调研走访中,同学们亲身体验非遗传统工艺,切身感受其带来的灵魂上的震撼。在传承人坚守非遗、传承非遗的匠人精神的感染下,同学们主动挑起传承非遗的重担,细致记录每一刻与传承人精神上的碰撞,认真领略非遗的文化内涵,思考现今保护非遗项目所面临的困境。

围绕非遗调研成果和对接县区的实际需求,以经济、环境、文化为切入点,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运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21位同学组成了3支队伍,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与基层对接和学生选拔,3位同学分别在余杭区枫岭村和永安村挂职,担任“乡村振兴运营师”“基层文化运营官”,让大学生真正深入基层,帮助乡村实现“共富”。

“乡村振兴运营师”和“基层文化运营官”在挂职期间,围绕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所在乡村的特点设计一堂“微党课”,并邀请学院相关教师入村上课。

由三位专业教师带队的三支服务队伍,深入余杭区、临平区和富阳区,点对点开展设计服务。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团队进行调研、构思、提案和制作,共计完成8项设计任务,实现了用专业服务当地百姓的目标。

在这次暑期实践中,暑期实践团共产出28个非遗项目的记录短片和非遗图解,编写制作《杭州非遗录》第一卷,设计出3项综合设计、8项节点小设计,并在余杭区仙宅村、临平区鸭兰村进行了成果的宣传与展览。

活动的最后,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的邀请下,实践团前往当地进行调研创作。秉持着对文化宝藏的热爱和责任感,实践团以“传承•创新”为己任,发掘非遗内涵,以“视觉符号+非遗”的形式,寻找少数民族千百年传承的技艺,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松潘非遗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